夕阳西下,一名外卖小哥手中拎着一个大袋子,逆着下班的人流直奔出版大厦 24 楼。很快,湖南电子音像出版社综合出版事业部的办公室里,就弥漫着一股熟悉的香味。正在改稿子的编辑们闻着这股味,就知道晚饭到了。荀娟说,最近已经不知道是多少次吃卤粉了,只要加班,卤粉就是部门的标配。 荀娟是湖南电子音像出版社综合出版事业部的一名编辑,她 2008 年 5 月进入电子社工作。在同事的眼中,荀娟是一个 " 让人放心的人 ",大事、小事但凡交到她手上,都能圆满地完成。在电子社,审听音视频是一项日常工作。荀娟一直自诩是一个 " 天线宝宝 ",因为音像编辑终日戴着耳机,受到耳机线长度的限制,他们的活动范围是电脑桌的周围 1.5 米。这一外号听上去很可爱,但让人一天持续戴耳机七八个小时,就不是享受,而是 " 酷刑 " 了。 当时正值重点选题《改革开放 40 年:那些年,那些人,那些事》CD 发稿的关键时刻,为保证按时完成选题,荀娟整天戴着耳机审听。《改革开放 40 年》包含 10 张 CD,总时长有 800 分钟。发稿期间,由于长时间戴耳机,荀娟的耳朵一直隐隐作痛,差点得中耳炎,导致过后很长一段时间她看到耳机就产生抗拒。但她没有半句怨言,在最短的时间内,保质保量完成了《改革开放 40 年》CD 的出版。 近年来,荀娟主要负责电子社的主题出版板块。由她担任责编的《大国工匠》和《红色传家宝》分别入选中宣部、国家新闻出版广电总局 2016 年和 2017 年 " 主题出版重点出版物 ",双双获得国家出版基金资助,被评为 " 向全国青少年推荐百种优秀出版物 ",并列入总局《农家书屋重点出版物推荐目录》,在中央电视台经济频道《第一时间》播出。 怎么将传统出版与数字出版紧密结合起来,使其融合发展?荀娟一直在这个方向努力探索。在一次拜访作者的过程中,听到 893 电台的朋友聊起他们的 " 王牌节目 " 超级 100 系列正缺少内容资源时,荀娟想到,能不能做一个选题把传统的纸质书和电台播出联系起来,这样书的内容能得到声音的呈现,电台的播出又能使书的内容传播得更广泛。 回去后荀娟查阅了很多资料,决定以工匠故事作为切入口,开始着手《大国工匠》这个选题的打磨。在搜集了大量资料后,荀娟最后决定从中华技能大奖和全国技术能手的获奖者中选取人物。大方向确定后,又进入了艰难的主人公挑选中。为体现行业特色,这 100 位工匠还得是来自传统加工业、新兴制造业、航天、军工和民间手工艺这五大领域。这些全部完成后,荀娟终于把模型铸好,只等作者把精华的内容填充其中。经过精心的操作,《大国工匠》的实体出版物终于如期出版,在 893 电台也进行了为期近一个月的播出。 每逢整点,当电波里飘出 "893 汽车音乐电台联手湖南电子音像出版社联手打造 100 位大国工匠的故事 " 的宣传语,荀娟的心中甭提多高兴了。之后,荀娟还积极与联通沃阅读平台沟通,实现了《大国工匠》的有声书在其听书频道上架。这是电子社打通传统出版与数字出版全流程、进行全 IP 运营的首次尝试,也为电子社今后主题出版物的融合发展探索出一种新模式。 从事编辑工作 11 年来,荀娟一直秉承对读者和作者负责、对出版物负责、对电子社负责的初心,以脚踏实地的态度、勤恳敬业的精神做好工作的每一个细节;以板凳一坐十年冷的决心沉心静气打磨每一个出版物。今后,荀娟依然会眼神坚定、内心丰饶,在编辑这条路上始终心怀理想,不负时光,踏歌而行。 潇湘晨报记者黎棠 |